天津北方网讯:秋意渐浓,微风拂面。9月15日,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“汉语桥”选手走进北京颐和园,在这座融合自然山水与人文匠心的皇家园林中,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中国文化体验之旅。
选手们自东宫门缓步而入,园中古木参天,建筑错落。行走至长廊时,天空飘起细雨,雨丝轻抚朱栏,更添几分诗意。大家细致观察每一处彩绘、每一个廊亭,聆听讲解员讲述背后的历史与文化。
来自法国的戈佳琦已经学习中文十一年,凭借家庭和学校的支持,她的中文如今已达到近乎无障碍交流的程度。望着昆明湖面,她开心地表示:“我以前很少看到这么大的湖,这里风景很好,我感觉很开心。”
展开剩余76%亚美尼亚选手诸葛亮这个响亮的中文名字背后有着特别的故事,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通过朋友推荐了解到诸葛亮的事迹,看《三国演义》后,对这位聪明军师深感敬佩,便借用“诸葛亮”作为中文名。“我学习了两年中文,最开始看到大家说中文是最难的语言之一,我就想要挑战一下。我很喜欢中国建筑,看了许多视频,但今天实地观看仍让我十分震撼,这里非常漂亮。”
在昆明湖畔,土耳其选手艾哈迈德驻足欣赏湖光山色。作为第二次来访的游客,他有着更深的感受:“我最喜欢湖边,因为这里可以拍很多美丽的照片。颐和园真是一个非常非常美丽的地方。”
吉布提选手安若婷在吉布提孔子学院已学习两年中文,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。漫步园中,她被自然景观深深吸引:“颐和园的树木、花朵都很漂亮,我希望明年有机会带家人一起来,我当成他们的讲解员、翻译,带他们游览这里。”
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娜娜细致地记录着所见所闻:“我觉得颐和园的历史很深厚,十七孔桥很壮观、长廊里有很多图画和纹样,我把它们都记在了笔记里。”她分享学习中文的动机:“我喜欢中国,喜欢这里的文化、饮食、人,这是我坚持学习中文最大的原因。”
结束颐和园的行程,当日的午餐是火锅,选手们来到巴奴毛肚火锅店体验地道的中式餐饮文化。店内,各色汤底在锅中翻滚,清汤鲜美、菌汤醇厚、番茄酸甜、经典牛油麻辣鲜香,配上新鲜的牛肉、爽脆的毛肚、清甜的贡菜等丰富菜品,让人目不暇接。选手们几人一组围桌共涮,在热气蒸腾中体验“万物皆可涮”的中国火锅文化。斐济的周赛桥尤为高兴,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火锅爱好者:“我第一次吃火锅是2020年在斐济,这次来到中国,吃火锅是我必须要干的事!”他特别称赞道:“中国的火锅锅底、食材非常丰富,清汤、菌汤我都喜欢,但最喜欢的还是辣锅,毛肚的爽脆让我震惊,一口下去太爽啦!”午餐后,队员们启程前往天津,继续他们的中华文化探索之旅。
半日的颐和园之行,选手们或以镜头捕捉亭台楼阁,或以笔尖记录纹样彩绘,更有人已计划着重返之日与家人同游。一段长廊,一湖秋色,一场细雨,一次相聚,东方美学与中文学习在此刻交织,成为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。
发布于:北京市大牛证券-股票杠杆app-配资门户网址-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