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家孩子现在多高了?
身为家长,很难不在意孩子的身高。
老话说:“有苗不愁长”,这话是用来劝人宽心的。
可真要是看见别家同龄孩子比自家娃高,难免会着急。
但也不能完全不理睬,不然会后悔莫及↓
身高每年长多少正常?
不同年龄的标准不一样
孩子长个不是匀速的,有“猛长期”,也有“缓长期”。
所以,不能拿一个固定的数字去套所有年龄段的孩子。不同时期,他们的生长速度差别还挺大的:
01
展开剩余87%0-1岁(婴儿期)
这一年是孩子一生中长得最快的时候!
平均能长25厘米左右,头几个月可能一个月就能长3-4厘米,后面会稍微慢一点。
所以这一年,咱们得特别注意营养,尤其是奶量要充足。
02
1-3岁(幼儿期)
速度比第一年慢下来了,但依然在快速生长。
平均每年能长10-12厘米。你会发现孩子从摇摇晃晃学走路,到能跑能跳,个头也明显拔高了。
03
3岁-青春期开始前(儿童期)
这个阶段相对平稳,生长速度开始进入一个“平台期”。
每年大约长5-8厘米是比较常见的范围。
这也是家长最容易开始“比较”的时期,因为孩子们看起来长得没那么快了。
但别着急,记住这个数字:平均每年5-7厘米是这阶段比较主流的正常速度。
04
青春期(快速生长期)
这是孩子的第二个生长高峰!
女孩通常比男孩早一点,大概在10-12岁左右启动,男孩在12-14岁左右。
这个高峰期一般持续1-2年:女孩每年可能长7-9厘米,甚至更多;男孩则可能长8-12厘米,个别孩子会更高。
你会发现孩子鞋子几个月就顶脚了,裤子也短得特别快。
这个高峰期过后,生长速度会再次放缓,直到骨骺闭合停止长高。
孩子生长速度低于这个数
可能有风险
重点来了!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长得太慢。
前面说到,3岁到青春期前,孩子每年平均长5-8厘米。
但如果连续观察1-2年(注意是连续观察,不是偶尔一次量身高),发现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都低于5厘米,就真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了!
01
为什么低于5厘米要警惕?
生长速度慢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,提示背后有需要关注的原因:
营养问题:蛋白质、钙、锌、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,是常见原因。
慢性疾病影响:比如长期消化不良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影响睡眠呼吸、肾脏疾病、心脏病、慢性贫血等。
内分泌问题:比如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,甲状腺功能减退。
精神心理因素:长期处于压抑、紧张、缺乏关爱的环境中。
睡眠不足或质量差:孩子睡不好觉,真的可能耽误长个儿!小学生最好保证9-10小时睡眠。
营养问题:蛋白质、钙、锌、维生素D等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,是常见原因。
慢性疾病影响:比如长期消化不良、反复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影响睡眠呼吸、肾脏疾病、心脏病、慢性贫血等。
内分泌问题:比如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,甲状腺功能减退。
精神心理因素:长期处于压抑、紧张、缺乏关爱的环境中。
睡眠不足或质量差:孩子睡不好觉,真的可能耽误长个儿!小学生最好保证9-10小时睡眠。
02
怎么办?
定期检测:建议在家里的墙上或门框边贴个身高贴,每3个月固定时间、固定地点、量一次身高。
看医生:发现速度持续低于每年5厘米(比如半年只长了不到2.5厘米),及时带孩子去看儿科或儿童内分泌科医生。
定期检测:建议在家里的墙上或门框边贴个身高贴,每3个月固定时间、固定地点、量一次身高。
看医生:发现速度持续低于每年5厘米(比如半年只长了不到2.5厘米),及时带孩子去看儿科或儿童内分泌科医生。
孩子的生长速度快
可能也有风险
咦?长得快也不好?
没错!
虽然都盼着孩子个子高,但异常地、过早地长得太快,也可能是个需要警惕的信号,不能光顾着高兴。
01
什么是“过快”?
在青春期前(女孩8岁前,男孩9岁前),如果孩子突然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:一年长了10厘米甚至更多。
或者,虽然没到青春期年龄,但身高已经远远超出了遗传潜力(比如父母都不高,孩子却异常高)。
一般来说参考以下的身高计算公式:
儿子成年身高(cm)=(父亲身高+母亲身高)×1.08÷2
女儿成年身高(cm)=(父亲身高×0.923+母亲身高)÷2
02
长得太快,可能有什么风险?
1、性早熟
生长速度异常加快常常是性早熟最早、最明显的表现之一。
性早熟意味着孩子过早地启动了青春期发育程序。
虽然短期内身高猛增,看起来比同龄人高,但最大的问题是:骨骺会提前闭合!
2、某些内分泌疾病
比如垂体长了分泌生长激素的肿瘤(巨人症/肢端肥大症,虽然罕见但后果严重),或者其他一些少见的内分泌紊乱。
3、骨骼发育问题
少数情况下,可能提示某些影响骨骼的综合征。
03
怎么办?
发布于:北京市大牛证券-股票杠杆app-配资门户网址-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