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企业运营成本管控中,残疾人就业保障金(简称 “残保金”)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支出 。不过,国家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,出台了 30 人以下企业残保金豁免政策,为众多小型企业减轻了负担 。
一、政策核心要点解读
依据《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优惠政策的公告》(2023 年第 8 号),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,在职职工人数在 30 人(含)以下的企业,继续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。此政策旨在给予小型企业更多发展空间,鼓励创业创新,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 。
二、政策适用条件剖析
(一)企业在职职工人数界定
在职职工人数是判定企业能否享受豁免政策的关键指标 。这里的在职职工,指的是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 1 年以上(含 1 年)劳动合同(服务协议)的人员 。若企业存在季节性用工,需将其折算为年平均用工人数计入在职职工总数 。例如,某小型贸易公司,日常有 25 名正式员工,在销售旺季会临时招聘 5 名兼职人员,工作期限为 3 个月。按照规定,这 5 名兼职人员应按相应折算方法,计入年平均用工人数 。假设经折算,该公司年平均用工人数未超 30 人,则符合残保金豁免条件 。
(二)企业性质要求
该豁免政策适用于各类企业,包括有限责任公司、股份有限公司、个人独资企业、合伙企业等 。无论是从事制造业、服务业,还是商业贸易等行业的企业,只要在职职工人数满足 30 人(含)以下的标准,均可享受残保金免征待遇 。
三、申报流程指引
(一)数据准备
在职职工人数统计:企业需准确统计上一年度在职职工人数,可通过劳动合同签订情况、社保缴纳记录等进行核算 。例如,企业财务部门应在每年年初,整理上一年度每月的员工花名册,结合社保系统中企业缴纳社保的人员明细,确保在职职工人数统计准确无误 。
工资总额核算:同时,要核算上年度在职职工工资总额,涵盖计时工资、计件工资、奖金、津贴和补贴、加班加点工资、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各类劳动报酬 。以某餐饮企业为例,除了员工每月的基本工资,还需将季度奖金、节日补贴、加班工资等全部纳入工资总额统计范畴 。
(二)申报渠道选择
电子税务局申报:目前,多数地区支持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残保金申报 。企业登录当地电子税务局网站,找到 “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” 模块,按系统提示,依次填写上年在职职工人数、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等信息 。若企业符合 30 人以下免征政策,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显示减免性质,计算本期减免费额,企业核对无误后提交申报即可 。如北京市企业,可登录北京市电子税务局,在 “我要办税 - 税费申报及缴纳 - 其他申报 -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报” 路径下完成申报操作 。
办税服务厅申报:部分企业若因特殊原因无法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,也可前往当地办税服务厅,领取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缴费申报表》,手工填写相关数据后,提交给税务工作人员进行申报 。在办税服务厅申报时,企业需携带营业执照副本、上年度在职职工人数及工资总额相关证明材料(如工资发放明细、社保缴费清单等),以便税务人员核实信息 。
四、注意事项提醒
(一)申报期限不可忽视
企业务必牢记残保金申报期限,通常为每年的特定时间段 。例如,重庆市规定每年 7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为申报期,企业需在此期间完成申报,即便符合 30 人以下免征政策,也需按时申报,否则可能面临逾期申报处罚 。
(二)政策动态持续关注
虽然当前政策执行期限至 2027 年 12 月 31 日,但政策可能会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势、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 。企业应持续关注国家税务总局、当地税务机关及残联发布的政策动态,以便及时了解政策变化,合理规划企业财务支出 。
(三)合规申报杜绝风险
企业在申报残保金时,要确保申报数据真实、准确、完整 。税务机关可能会对企业申报数据进行抽查核实,若发现企业存在虚报在职职工人数、工资总额等违规行为,不仅无法享受豁免政策,还可能面临补缴残保金、加收滞纳金及罚款等处罚 。如某企业为享受残保金豁免,故意少报在职职工人数,经税务机关检查核实后,被要求补缴过往年度残保金,并按每日万分之五加收滞纳金,同时处以应补缴金额一定倍数的罚款 。
通过对 30 人以下企业残保金豁免政策的深入了解与精准执行,小微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政策红利,降低运营成本,实现更稳健的发展 。
大牛证券-股票杠杆app-配资门户网址-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