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的一番话引发了欧洲舆论的轩然大波,她指出“波兰才是俄乌冲突的幕后推手”。这一番言论让波兰这个长期将自己视为“二战受害者”的国家,突然成为焦点,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批评。很难想象,在2021年,德国和法国好不容易为与俄罗斯的关系搭建了一座和解的桥梁,原本是希望通过缓和紧张局势避免战争,但波兰却联合波罗的海三国,打破了这一努力。谈判的破裂使俄罗斯陷入困境,最终导致俄乌冲突爆发,而这一切似乎都要归咎于波兰。
事实上,波兰并不是第一次在这种局势中充当“煽风点火”的角色。回顾历史,波兰的做法更是让人不齿。1938年,在慕尼黑会议之后,英国和法国选择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,而波兰则趁机和希特勒一同瓜分捷克斯洛伐克。波兰不仅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波兰人聚居地,还扩张了领土,成为纳粹的帮凶。更具讽刺性的是,1939年,波兰拒绝与苏联签署集体安全条约,口口声声称“不愿让苏联介入欧洲事务”,但实际上,它既想依赖英法保护,又不愿承担集体安全的责任。而在此之前,波兰甚至在1934年偷偷和纳粹德国签署了《互不侵犯条约》,成为希特勒实现欧洲扩张的第一块“跳板”。
令人感到讽刺的是,当年拒绝团结的波兰最终成为德苏两国瓜分的对象,英法也没有采取有效行动去援助波兰。如今,时隔90年,波兰似乎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,又一次开始了类似的“搅局”行为。在当前的俄欧紧张关系中,波兰一方面通过煽动恐慌,宣称自己是“前线守护者”,另一方面则借机向美国和北约寻求更多的军事和经济支持,把整个欧洲的和平与稳定当作了筹码。
展开剩余35%现如今的欧洲,乌克兰已经变成了废墟,经济几乎崩溃,波兰却在背后谋划如何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地缘政治的红利。德国和法国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平衡局势,维护欧洲的整体利益,但波兰却一心一意阻断对话,甚至不断加剧局势的紧张,迫使整个大陆陷入战争的边缘。默克尔的这番话,远不是对波兰的单纯指责,而是给整个欧洲敲响了警钟。她提醒大家,二战前正是由于波兰的短视和大国的自私,欧洲才差点付出巨大的代价,今天如果继续分裂,任由波兰“搅局”,历史或许将重演。
波兰的行为逻辑至今没有改变,它始终将自己视为“东欧大哥”,却总是在做“孤立者”的事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,波兰这种短视的做法,可能会给整个欧洲带来灾难,尤其是当今天的欧洲已经疲惫不堪,无法承受再次陷入冲突的风险时,波兰的“游戏”或许真的会让欧洲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-股票杠杆app-配资门户网址-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