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国的根基在于其先祖火正祝融氏,代表了其显赫的血统和历史。然而,令人困惑的是,到了春秋时期,以楚庄王为重要节点,楚国却依然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之地,这其中的历史演变实在令人叹息。
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楚国先祖在炎帝势力下的重要地位。可惜的是,炎帝在与黄帝的三次交战中最终失去了立足之地,导致楚国的先祖们也随之被统一。在大夏王朝倾覆后,楚国的先祖成为了这一政权的坚定盟友。然而,随着商王朝的崛起,风云变幻,楚国的先人们在夏商之战中被迫南迁,远离了中原家园。特别是其中的芈姓,随着迁徙的步伐,逐渐在南方建立了楚部落。
周武王在推翻商纣后,楚部落在南方一直隐居,与当地的野蛮部落进行战斗,或许也可以说是相互融合的过程。但直到周康王时代,楚国才终于首次出现在正式的历史文献中。周康王是周武王的孙子,而楚部落的首领熊绎恪守祖训:“向北看!”他以黄帝的子孙为荣,经过多年的融合与发展,楚国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喘息和休养生息的历史阶段。
展开剩余59%为此,熊绎下定决心要实现先辈的愿望。他揣着祖传的礼物——桃木弓和枣木箭,历经艰险,跋山涉水前往拜见周康王。他诚恳地表示:“大王,您南方还有一片富饶的土地。昔日我的先王熊绎,开辟了荆山一带,历经艰难以服侍天子。”康王被熊绎的精神所感动,恰巧此时,他要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,届时各路诸侯王都会莅临。作为祝融的后代,熊绎天然就被赋予了“烧火”的任务,要将火点燃,为各路诸侯烤制美食。
虽然在宴会上,熊绎的角色变成了烧火的丫鬟,但他并不是孤军作战,身边还有另一位与他相似遭遇的人,正是后来吞并六国、建立大秦帝国的秦国先祖。二人共同承担起了为周康王服务的角色,虽然这看似屈辱,但却也是一种机遇。
作为烧火的丫鬟,熊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转机。周康王对他的表现表示满意,宣布将楚部落升级为楚国,愿意将熊绎视作自己的一位“小弟”。尽管整个国家的疆域尚小,人口也不算多,但至少名义上他得到了认可。
然而,这段屈辱的经历与熊绎心中渴望的先祖遗愿显然相悖。因此,熊绎在回国后高举起了“大哥命我扩地盘”的旗帜,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。直至熊绎的儿子熊艾拥有了坚实的资本,与周昭王展开了正面对抗。这场“熊艾大战周昭王”被后世学者视为西周由盛转衰的分水岭,因为熊艾的胜利标志着周朝的强势地位开始动摇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-股票杠杆app-配资门户网址-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