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西安演艺集团·西安话剧院和事吾剧戏联合出品的话剧《长安的荔枝》作为第78届爱丁堡艺术节-“我们的文化周2025”中“数字放映”板块的特邀剧目,将于8月5日13:00、8月10日14:00,在爱丁堡艺术节进行现场放映。
本届文化周共有14部实体剧目登陆爱丁堡主舞台,并专设“数字放映”板块,以剧院级别的沉浸式影像投影技术,在实体剧场内呈现线上剧目,打通内容与国际观众之间的高效通路,鼓励更多优质作品“轻量出海”。
此次艺术节还将首次设立“中国演艺出海推介会”,结合片段展演、导演/主创分享与媒体发布三重形式,系统展示中国演出市场中最具巡演潜力与国际合作意向的项目。西安话剧院将作为参与推介的剧团之一参与其中。
展开剩余78%本年度文化周主题为“时之回响 | Echoes of Time”,意在唤起文化传承与当代表达之间的共鸣,向世界展现一个延续千年、历久弥新的文明。话剧《长安的荔枝》改编自马伯庸同名畅销小说,以微观史观之下的小人物叙事重构唐代杜牧笔下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的诗韵传奇,将宏大历史落脚于“无名者”被遮蔽的个体命运,通过不同时代所共有的人生重大课题,使唐代故事成为照见当代灵魂的镜子。
剧中对唐朝各署衙职责划分、临时使职制度、朝堂拨款制度、宫廷物资调配及贡品制度、驿站传送制度、古代荔枝保鲜术等多种生活细节的考据式呈现,让千年文明的细节在舞台上“复活”,勾勒出一个生动、细致、鲜活的唐代历史映像。
而李善德从被动执行到主动质疑的觉醒弧光,则暗合当代人对个体价值与结构性压迫的思考,实现了历史叙事向当下探讨的自然延伸。李善德面临的种种困境也让当代观众产生强烈代入感,而他最终放弃仕途、为底层人民发声的抉择,叩击着每个时代都存在的关于“成功”“责任”“意义”“幸福”的命题。
话剧《长安的荔枝》在舞台设计上突破性地将LED矩阵光影、多媒体屏风与唐代建筑剪影巧妙融合,演员以肢体语言模拟千里奔袭,与赛博元素交织,形成“古风内核+科技外壳”的视觉奇观。这种“以今译古”的手法,既保留了“藻井”“符牒折页”等传统符号,又通过超现实的舞台语汇打破时空界限,恰是“历久弥新”的生动诠释。
从历史细节的考据还原到当代审美的创新表达,从个体命运的微观叙事到文明基因的宏观观照,话剧《长安的荔枝》完美诠释了“文化传承与当代表达共鸣”的核心诉求。爱丁堡艺术节联盟每年吸引超过420万人次参与,来自70多个国家的2.5万名艺术家,组织逾3000场活动,已被公开数据认定为仅次于奥运和世界杯的全球大型文化盛事。此次,话剧《长安的荔枝》亮相第78届爱丁堡艺术节-“我们的文化周2025”不仅是对该剧艺术品质的高度认可,更是以戏剧为媒介促进中外文明对话的重要实践。
未来,话剧《长安的荔枝》还将继续修改提升,将来自长安的“荔枝”,送向世界。
西安文旅综合整理自
西安话剧院
编辑:吴兆轩
视觉:吴兆轩
责校:王蓉静
审核:杨海雄
发布于:北京市大牛证券-股票杠杆app-配资门户网址-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