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斯克又上热搜了。
这一次,是因为他“承认了”自己过去对AI的抵抗。
“我对AI的抵抗太久了,一直活在否认中。现在,游戏开始了。”
这不是段子,而是他亲自发在X(原推特)上的原话。
人们震惊:不是你一直说AI像“召唤恶魔”吗?
不是你最怕AGI毁灭人类吗?
怎么现在变成“战时CEO”,每周7天睡办公室,还要全力开发AI了?
但更讽刺的是——他“抵抗”的这几年,实际上一直在干AI。
他说在“抵抗”,却在悄悄训练最野的Grok
展开剩余84%Grok是什么?表面上是个AI助手,实则是马斯克押注未来的大杀器。
和其他AI工具不同,Grok自带“毒舌”、“反主流”、“敢说真话”的标签——
它不止回答问题,还会在回答里加入观点、讽刺、甚至政治态度。
有人说它“像硅谷版的鲁迅”,有人说它是马斯克本人思维的延伸。
那么问题来了:
一个真正“害怕AI”的人,会亲手造出这么激进的模型?
显然不是。
马斯克口中的“抵抗”,更像是公关话术——
在呼吁监管的同时,他从未真正停止布局AI:
xAI团队低调成立,迅速挖角;
Grok版本快速迭代;
Neuralink也在用AI处理神经数据……
他不是在“抵抗AI”,他是在抢AI的制空权。
真正被“抵抗”的,是别人主导的AI,是他不掌握的未来。
马斯克的矛盾,其实是时代的真实写照
为什么一个曾极力反对AI失控的人,最终会投身AI?
马斯克不是反复无常,而是看得比别人早。
在自动驾驶、火箭着陆、脑机接口这些技术中,AI早已渗透其中。
马斯克之所以“怕”,是因为他知道AI的潜力。
但也正因为知道,他更不能放手让别人来主导。
这种“又怕又做”的矛盾,不止出现在他身上,也出现在整个AI时代里。
比如ChatGPT问世以来,无数科技公司、制药企业、金融机构蜂拥而入,
一边说“AI不可控”,一边用它优化流程、压缩人力、加速创新。
就连人类最“不可预测”的领域——生物科技,也在被AI改变。
AI正在打开一个全新的战场:生命与衰老
过去,抗衰老是个靠经验、慢试错的领域。
但现在,AI正将它从“玄学”变成“计算问题”。
蛋白质结构预测、细胞代谢建模、个性化干预设计,
AI能用过去从未想象的速度,找到新的靶点、路径、机制。
越来越多科研团队和企业开始借助AI工具探索衰老的底层机制,
其中,也有一些低调但技术导向型的企业,正在这个领域里深耕,
比如CELFULL赛立复,就是一家专注于严肃抗衰的科研型企业,
在细胞能量代谢、线粒体功能优化等核心方向上,探索AI与分子机制结合的潜力。
这正是未来抗衰的真实方向:不再是“年轻10岁”,而是“延迟系统性衰退”。
最终问题是:我们能掌控AI,还是只能被迫跟上?
马斯克如今说“游戏开始了”,说得轻松,但背后的隐喻其实非常沉重。
当他说“我不再抵抗AI”,其实也是在说:
AI已不是要不要用的问题,而是谁在掌控它的问题。而在生物科技、认知健康、衰老管理这些看似“离AI很远”的领域,
技术渗透已在悄悄发生。
一个个新的AI模型,不只是用来回答问题的工具,
而是正在决定人类未来能活多久、如何活、谁有权活得更好。
马斯克的“抵抗AI”从未真正存在过,他一直在布阵。
只是当技术的齿轮轰鸣转动,他终于不再遮掩,坦然走上前台。
他用Grok试图定义意识边界,用Neuralink探索大脑接口,甚至在火箭回收时都强调“完全没用AI”,仿佛在对AI说——“我们还没被你替代。”
但如果连马斯克都选择“投降”,
我们是不是也该思考:我们还能“选择不使用AI”吗?
也许不能。
但我们能选择:不盲目、不迟钝、不退化。
而是像他一样,紧握方向盘,冲进未来。
发布于:美国大牛证券-股票杠杆app-配资门户网址-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